新娘下花轿有哪些流程
1. 箭定乾坤
传统的中国婚礼习俗,新娘下花轿之前,新郎要对着新娘的花轿连续射三箭,意为驱赶邪气,三箭分别是用来驱赶天、地、轿三煞。
2.新娘下轿
新娘头上戴着红盖头,需要由两人搀扶下轿,新娘怀里还要抱瓶、花等,走到大门口时,门口会放一块捶布石,石头上面放着马鞍,马鞍上要放一串铜钱,新娘就需要跨过这个马鞍,寓意“平安”,在新娘前脚刚刚迈入门槛,后脚还在门外正准备迈进的时候,这时候就要将马鞍抽走,意为“烈女不嫁二夫,好马不配双鞍”。
3.跨火盆
进过大门之后,在进第二道门的时候,门口要放一个火盆,新娘要从火盆上迈过去,寓意两人婚后生活红火。
抬花轿是婚俗文化的具体表现,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性,而且还有着独特的趣味性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,此习俗虽被彩车迎亲所取代,然而,这一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情,却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。 旧时,由于交通不发达,婚姻嫁娶,均以轿代步,一是显得隆重气派,二是表示热闹喜庆。花轿也称彩轿,即以红色绸缎做成轿衣,在四周用彩线绣出“百年好合”、“花好月圆”、“龙凤呈祥”、“双燕齐飞”等喜庆图案,再套上木轿即成。抬花轿的人数,一般为4个人,也有8个人的,轿前轿后对半,并配有彩旗、唢呐、铜锣、高灯等随轿物件。 二、抬花轿的类别 抬花轿分平抬、闹抬、戏抬3种。要求步调一致,行动统一。婚庆行路途中,如遇转弯、沟坎等障碍时,那么前行轿夫就会喊出各种“彩头”来提示后方的队伍。
花轿,也叫喜轿,是传统中式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。一般装饰华丽,以红色来显示喜庆吉利,因此俗称大红花轿。轿子原名“舆”,早记载见司马迁的《史记》,说明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轿子了。晋六朝盛行肩舆,即用人抬的轿子。到后唐五代,始有“轿”之名。把轿子运用到娶亲上,早见于宋代,后来才渐渐成为民俗。那时,待嫁的女方在家里打扮停当,凌晨,男方就会派来迎亲的鲜艳的大花轿,这叫“赶时辰”。据说当天如有几家同时娶亲,谁赶的时间早,将来谁就会幸福美满。
抬花轿婚娶前,男方先请媒人至女方家商定喜期和条件。喜期既定,前两日就杀猪办酒。头男方将女方所需的衣服、首饰、鸡鸭鱼肉及烟酒、喜饼、糖果等物,用抬盒送给女方;女方则将嫁妆交给来人抬回给男方,俗称“辅盒”。这天晚间,新郎在家里行加冠礼,又叫“告祖礼”;新娘也在这天整容更衣,坐席习礼。
娶亲正日,男方抬花轿,张高灯,敲锣鼓,吹喇叭,组成迎亲队到女方家迎亲,新郎随行。花轿至女方家后,交给女方抬进屋门,接新娘上轿,迎亲乐队则立于门外高奏乐曲,频放鞭炮,谓之催轿。待新娘上轿后,由女方抬出再给迎亲者抬回男方家。新娘上轿前,双脚不能落地,以免把娘家的财气带走。此时丈母娘要在房里大哭,除了因为舍不得女儿,还有“不哭不发,越哭越发”的说法,这也是古时“哭嫁”遗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