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酒真的放得越久越好吗
无论是哪个年代的白酒,饮用都不存在养生作用:
江湖流传:饮用白酒可以起到暖身、化瘀、等养生功效。
然而,这仅仅是一些“不靠谱的谣言”,白酒在一些探索试验中的确发现了某些“活性物质”,然而这些物质并不神奇,“发现”证明试验方法或者仪器很先进,在路边的野草和普通的蔬果中,都可以发现“很多种的活性物质”;含有活性物质并不代表着“喝了白酒之后就可以治病、”,这个理论需要大家客观看待,拒绝偷换概念。
对于白酒来说,其中含有较多的酒精(30—70%不等),而酒精则是世界公认的“一类致癌物”,您用致癌物来,您觉得靠谱吗?
白酒是很多男士偏爱的一种饮品,辛辣刺激且酒精度数较高,对于这样一种“酒精含量较高的饮品”,很多人喜欢存放珍藏,有些白酒存放的年限越长,整体质量就会越高。
这个问题并非如此。任何食物都存在“自身特定的保质期限”,白酒同样如此,但是白酒的情况比较复杂,类别较多,需要分情况具体看待。
白酒存放的时间越久,味道也就会更加浓郁,这是因为“白酒中的酒精(乙醇)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变成了乙醛”,如果可以保证白酒的“保存条件”(密封,0—30摄氏度的温度下),经过多年的存放完全可以饮用,反之则需要“分情况而定”。
对于“白酒”这种特殊饮品而言,它有着“较佳饮用期”,需要根据不同香型的白酒制定存储时间。对于浓香型白酒来说,它的存放时间较好是1—3年,这个期间饮用效果更好;而酱香型白酒可以长期存放,但同样不建议超过5年,在3—5年这个时间段里,白酒的易挥发成分和其他不挥发成分相互协调,口感与香味都处于的时间段;对于那些“低度白酒”而言,建议选择“两年以内的白酒”。
酱香型酒所特别具有的“酱(酱而焦,酱而不艳)、琼(酒体琼柔)、厚(酒体醇厚,厚而不腻,厚而悠长)”的香味特色,对其他香型的白酒能够起到“改善酒体,覆盖躁杂,圆长后味,提高酒质”的作用。多粮型白酒少了“酱不露头”也就没有了多粮酒的风格;兼香型白酒少了酱香或酱香过浓、过淡,亦难以称之为“兼香”;新工艺白酒加入极微量的酱香白酒(或相关副品),酒体就会变得柔顺;同样地,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覆盖浓香酒的泥味而使之后味圆润绵长……从这个角度上说,现在许多企业要开发酱香型白酒,也是为了改善和提升白酒质量的一种需要。
饮酒须讲究的四个条件
说起饮酒,人人差不多都会,但是说起饮酒须讲究哪些,不一定每人都说的出来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一下在饮酒时须讲究的四个条件。
品种
酒有白酒、啤酒、果酒之分,从健康角度看,当以果酒之一的红葡萄酒为优。法国人少患心脏病即得益于此。据研究人员介绍,红葡萄酒中有一种植物色素成分。此种物质以抗氧剂与血小板抑制性的双重“身份”保护血管的弹性与血液畅通,使心脏不致缺血,常饮红葡萄酒患心脏病的几率会降低一半。
时间
每天下午两点以后饮酒较。因为上午几个小时,胃中分解酒精的霉-酒精脱氢酶浓度低,饮用等量的酒,较下午更易吸收,使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升高。对肝、脑等器官造成较大伤害。此外,空腹、睡前、感冒或情绪激动时也不宜饮酒,尤其是白酒,以免心血管受害。
饮量
人体肝脏每天能代谢的酒精约为每公斤体重1克。一个60公斤体重的人每天允许摄入的酒精量应限制在60克以下。低于60公斤体重者应相应减少,掌握在45克左右。换算成各种成品酒应为:60度白酒50克、啤酒1公斤、威士忌250毫升。红葡萄酒虽有益健康,但也不可饮用过量,以每天2至3杯为佳。
佐菜
空腹饮酒有损健康,选择理想的佐菜既可饱口福,又可减少酒精之害。从酒精的代谢规律看,佐菜当推高蛋白和含维生素多的食物。如新鲜蔬菜、鲜鱼、瘦肉、豆类、蛋类等。注意,切忌用咸鱼、香肠、腊肉下酒,因为此类熏腊食品含有大量色素与亚硝胺,与酒精发生反应,不仅伤肝,而且损害口腔与食道黏膜,甚至诱发癌症。
通过以上的了解 ,对于那些喜欢喝酒的人来说,在平常生活中要多多注意,适量饮酒。
古人酒量有多大?
古人喝酒,动不动就是几升一斗,甚至以石计量,难道现代人的酒量退化了吗?其实并非如此。
古代的酒稀。早先的酒是酿造酒,西方用酵母使葡萄发酵,我国用曲药使粮食发酵,这样的酒,多十几度,因为到了十四度,酒精就会把酵母、曲药杀死。
古代的度量衡小。西汉的一升,只不过是现在的0.3升;东汉的一升,不足现在的0.2升;唐朝的大了些,也不到0.6升。至于喝酒用的斗、石,其容量就更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