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原始社会,远古先民常以自己的敬畏、感激、惧怕的物象作为图腾。随着民族的不断融合,多种图腾集合成为了“龙”,它象征着神秘、恐怖和威力。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。人们把伟大的天象尊崇为龙,在春耕时对着新年的道彩虹,唱起“二月二,龙抬头”,期望并认定它会给天下带来吉祥、欢乐和幸运。后来,祖先们把龙加以再包装,定格为一个马鬓、霞尾、狗爪、鱼鳞而蛇身的无所不能的巨大神灵。
舞龙是在龙文化的基础上,以表现龙精神为载体而产生的。在《周易·乾卦》中就有记载:潜龙勿用、见龙在田、飞龙在天、亢龙有悔等。商代,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中记载了先民作“土龙”求雨的风俗,这种求雨风俗曾被描述为“执物舞成龙的情形,他们身手相续,跃上伏下流动回环”。
南狮运动是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和狮头、狮尾双人配合,在行进动态和静态造型变化中将力度、幅度、速度、耐力等糅于南狮技巧中,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,或动或静,组成优美形象的狮雕塑,表现狮子的勇猛剽悍、顽皮活泼等习性。
套路编排要求双狮演练的内容丰富,构思巧妙,结构新颖,风格别致。北狮技巧难度、创新动作要借助器材的设计来演绎,表达出山、水、桥、洞等意境,通过狮子的急、怕、惊、美等神态动作以及高举、滚翻等形态动作来表现出整套的主题与故事情节,动作与音乐、鼓乐伴奏要和谐一致,整个套路的编排要体现出双狮与引狮员的配合紧密协调,不得出现单狮停顿休息、情节脱离主题等现象,既要有观赏价值,同时又要有锻炼身体、增强体质的作用。